第(2/3)页 看着徐载靖有些茫然的表情,青草继续道:“公子,双蛋黄在我老家,寓意是读书有成科举高中呢!” 徐载靖一愣,笑着点头道:“哟!那青草你取蛋有功,明日允你们三个外出去酒楼吃好的。” “谢公子!”青草笑着福了一礼。 除了漂亮的咸鸭蛋,托盘上还有一大碗稠米粥、大馒头、煎鱼、火腿和腌肉、以及腌制的萝卜青菜。 寒食节不能生火做饭,只能吃这些昨晚备下的冷食。 用了午饭,徐载靖休息了一会儿。 看着屋内有些昏暗的光线,以为自己睡过了的徐载靖喊道:“青草。” “公子,您醒了?”青草迈步进屋,倒了杯水后朝徐载靖走去。 “什么时辰了?母亲嫂嫂她们可回府了?” “回公子,刚到未时(下午一点),夫人和大娘子们还没回!瞧这个时辰,可能还没给孙家姑娘们及笄。” “嗯。”喝了口甘甜的凉白开,徐载靖将水杯递给了青草:“看天色我还以为是傍晚了呢。” 青草笑了笑:“天阴的厉害,奴婢瞧着快下雨了。” 青草话音刚落,屋外云想声音传来:“下雨了!” “打把伞,让门房雇辆马车去潘楼正街周家,备着下午把岳飞那小子接回来。” “是,公子。” 天色阴沉, 整个汴京城笼罩在一片朦胧的春雨之中。 春天万物复苏,朦胧的雨景中有不少的绿色。 内城, 邕王王府, 后院的花园里,有一片一亩见方的水池。 水池边的游廊下,肃立着几个端着托盘的王府女使。 女使们看着远处池中凉亭下站着的邕王王妃,眼中满是同情神色的对视了一眼。 “娘娘定是又在悼念长子了。”有女使低声道。 其他几人纷纷点头。 距离池边十几丈的凉亭中,邕王妃呆呆的看着池中水面。 此时雨滴纷纷而下,砸的池面满是波纹,抬头看去,入眼的是远处的雨中楼阁,景色极美别具一格。 “定然能成?呵!他们既然这么肯定,那还找我们干什么?”邕王妃低声道。 一旁的贴身嬷嬷道:“回娘娘,他们说我们王爷年纪最长,那位置自然是该王爷来坐!” “哼!说的倒是好听!那他们的条件是什么?” “回娘娘,条件是等事发,咱们府上要鼓动起侬人降卒入城。” 邕王妃蹙眉道:“京中门禁森严,便鼓动起来,又如何进城?” “他们说到时自有办法,听他们的消息就好。”贴身嬷嬷在旁说道。 凉亭中安静了片刻。 “好,此事答应他们!”贴身嬷嬷正要应是,邕王妃低声道:“但要做好万全准备,一旦事有不顺,务必及时将联系斩断。” “是,娘娘。” 邕王妃挥了挥手。 待贴身嬷嬷离开,邕王妃看着池面自言自语道:“我死了一个儿子,你死一个儿子,很公平!” 傍晚时分, 春雨渐停, 不时有浅蓝色的天空出现在西边的云隙中。 晚上云层依旧有些厚,天空中一颗星星都看不到。 转过天来。 徐载靖早晨锻炼的时候,天色依旧阴沉沉的。 整齐雄壮的禁军骑军,便是在这种天气里,开始列队在京城内外奔走,以彰显军威。 清明时节, 朝中官员多已放假、京中士庶纷纷出城游玩。 唯有汴京城中某处的官员有所不同,乃是被锁在礼部贡院中的,负责会试的考官们。 一张张用朱笔誊写的卷子,经由考官们评判后,被写上甲乙丙丁等各不相同的评语后,交由上级评看。 举子们几年乃是几十年的苦读,结果如何,就在考官们的笔下评定。 清明节后,天气渐暖。 徐载靖有时在家读书骑马,有时和友人们在外春游饮宴。 这汴京里的花魁行首,的确让举子们灵感迸发。 等待张榜期间,徐载靖听到过好几首传唱颇广的诗词。 其中大多诗词,与那位多才多艺的李师师有关。 时光悠悠而过,转眼之间便到了三月初一,会试张榜的日子就在几天之后。 第(2/3)页